据香港《经济日报》网站7月11日报道,这家全名为“淘咖啡”的无人超市没有收银员和售货员,顾客购买商品“即拿即走”。
但阿里直言,这家超市只属实验性质,商用暂无时间表。究竟“无人店”的推广,要面对什么的挑战?报道称,无人超市的出现,并不只是最近的事。2016年初,瑞典就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,且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。其他国家如日本等,亦已试验。
有行业人士认为,“无人店”的能否进入实际营运,技术可能尚是次要,“人品问题”才是成败关键。如果无人超市如个别共享单车公司那样,经常遇到盗窃和破坏,难免同样会陷入经营危机。有人认为,在超市这种大型的复杂的购物场景中,“无人”技术想达到100%付款率,恐怕只是一场追求所有人道德无暇的美好想象。
事实上,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的“芝麻信用”和华润万家,就合作推出过“无人超市”的实验。结果,总体支付率为82%,即仍有近两成人不付钱。报道认为,尽管“淘咖啡”采用淘宝账户实名过闸入店、人脸识别等技术,防范客人不付钱,但有业者认为,提升国民的信用观念,为“无人店”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才是治本之策。
虽然这次的无人超市只是“淘宝造物节”推出的一系列活动之一,商业宣传噱头是必然的。但是这一活动,却已引起社会对诚信的思考。